Tuesday, July 18, 2006

李小龙




李小龙,武术技击家,武功片电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创始人。

本名:原名:李振藩

昵称:英文名:Bruce Lee

乳名:细凤

绰号:马骝,冇天装,阑仔,牛王头,冇时定,点解龙 ,猩猩王等。

藉贯: 中国广东顺德

生于:1940年11月27日 (星期三) 9:15pm

卒于:1973年 7月20日 (享年32岁)

生卒: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

生肖:龙

出生地:美国旧金山(三藩市积臣街医院)

近视:600度

出生地:美国旧金山

身高:173厘米

体重:64公斤

代表作:

身高:5尺7寸(1.71米)

体重:140磅

胸肌:41.5(扩胸前)44.25(扩胸后)

腹:29.5寸

右前臂:12.25寸 左前臂:11.75寸

右上臂:14.25寸 左上臂:13.75寸

右大腿:22.5寸 左大腿:22.5寸

右小腿:13寸 左小腿:12.88寸

肆业于香港喇沙书院

1961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哲学及心理学

7岁从影,13岁习武

入门功夫:咏春拳

父亲:父亲:李海泉(李满船)(粤剧名丑)

母亲:何金棠(欧亚混血)

师父:叶问(咏春宗师)

姊姊:亚葛蕾丝、费芙

哥哥:彼得(忠探)

弟弟:罗勃特

太太:莲达.爱美莉(Linda)

儿子:李国豪(拍摄电影中意外丧生)

女儿:李香凝(从影)

李小龙有一兄、一弟、两姐

李小龙安息于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由儿子李国豪陪伴。 

在他的许多言谈中都有体现:

  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如果知识随着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对某件事视作毫无价值,也是勇敢的表现;对某件事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为当然时,这同样是勇敢的表现;但是如果对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对敌亦是一样,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

  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段一:

  我是谁
这是一个老问题。
每个人都会这样问自己,
反反复复,在此时或彼刻。
尽管他向镜中端详,
可以认出自己的面庞。
尽管他知道自己的姓名,
自己的年龄与生平。
但他仍深深地渴望了解,
我是谁?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实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段二:
我们中很多人渴望成功,
但惧怕失败。
尽管我们有能力,
将理想变成现实。
只有培养自然直觉的人,
才能建立自己的观点,
卓有成效、令人钦敬,异彩纷呈。
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信心终会获得报偿。
奋进,在这一过程中,
你会发现真实的自我,
如同透过镜中反观自己。



龙心不死——纪念李小龙逝世30周年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

1973年7月20日11:30pm,李小龙逝世于香港伊丽莎白医院。他的死给世界留下无限遗憾,因为在人们心中铮铮铁骨的功夫皇帝是不会死的。说实话,李小龙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只不过是个记忆而已,甚至这记忆还停留在我们这代人的偶像周星驰对他的喜爱和模仿上。(1995年5月14日成立的李小龙协会,周星驰任名誉主席)。始终认为看着一个自己喜欢的演员年华老去,终究还算一件美事,而最令人难以忍受的便是一个钟爱的演员的突然离去,一如李小龙,一如张国荣……

今年是李小龙逝世整整三十年,他说过:"我首先是一个武术家,然后才是演员",对于童星出身的李小龙来说,电影只是他向世人宣传及证实中国武术真正魅力的一个媒介载体。他在好莱坞浮沉了七年,龙困浅滩无奈跑龙套,演技精湛,截拳道独步天下,却被无形的种族歧视归化为配戏的一介武夫。张扬好强的李小龙七年龙潜骛伏,游龙归港后不到三年,四部半带有革命性质的功夫影片傲然出世,潜龙升天,当惊世界殊!"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了替中国武术争一口气,决定把中国功夫搬上银幕,替中国武术争取光荣。"夙愿终于得偿,他的功夫影片不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时将中国武术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在银幕上发扬光大,他引发的全球功夫狂热至今高烧不褪。 李小龙的影片正如他的名言:"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可以说,李小龙是首位全球知名的香港明星,直到今天他还是港岛最负盛名的人物。他促进了中国武术的普及化,他的电影改变了此后娱乐电影的面貌,令银幕打斗的魅力与感染力焕然一新……李小龙可以说是现代香港精神的象征,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直到今天,一直抓住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心。时至今日,斯人已去,世间万物不得见,惟有龙啸常在、龙心不死,"龙"之精神永存。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暴毙至今已有30年历史。30年中,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在《乌鸦》片场被“遗留”在手枪中的子弹击中致死,李小龙的截拳道学生詹姆斯•科本在去年辞世,另一个著名的学生罗曼•波兰斯基则靠《钢琴师》得到了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李小龙在30年的时间里被误读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内地的观众并没有在李小龙的辉煌时期知道有李小龙这样一号人物,大多数人已经不再接受李小龙那些在制作上相当粗糙的电影,认为李小龙电影在今天已无意义。其实关于李小龙的介绍有很多,但大多都是漏洞百出甚至是想当然的。《看电影》杂志记者分别采访了三位对李小龙最有发言权的人,揭开了关于李小龙的许多惊人内幕。



⒈ 寸拳

中国传统咏春拳有一种特殊的发力方式,叫做寸劲。所谓寸劲,是指距离攻击目标很近,或者动作即将完成的瞬间,才突然加速收缩肌肉发出的短促,刚脆的爆发力量。在咏春门中,咏春高手不用蓄势就能发动连续紧凑的攻击,在1至3寸距离甚至贴身状态,发力将对方击倒。按照力学原理,物体在加速度之后产生的力量最大,因此,拳的劲道要大,也必须屈臂后猛击,以保证有足够的距离加速。而寸劲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在最短的距离内发出大的力。至简至灵至猛的李小龙无敌寸拳,就是从咏春“寸劲拳”演变改造而来,是截拳道特别高级的杀手锏技艺。李小龙的“寸拳”所击出的“寸劲”可将一名体重超过45公斤的人击出相当一段距离。

⒉ 双节棍

李小龙旅居美期间,曾向亦师、亦友、亦徒的美籍菲律宾双节棍和短棍名家——丹•伊鲁山度(Dan Inosanto)学习了双节棍与菲宾律短棍,在其指导下学会了双节棍和短棍,并成为一位用棍的专家。在好莱坞剧集《青蜂侠》中,李小龙首次使用双节棍。双节棍为两节圆形的硬木,中间以铁链或皮条相连,既可猛击,又可绞杀,集棍的刚猛与鞭的阴柔于一身,美国一本武术专著曾如此介绍:“挥舞着的双节棍的一端,其落点可产生1600磅的力,而人骨头只需八磅半的力就可击碎。并且,一旦连接双节棍的铁链或皮条缠绕到对方的脖子上,只需轻轻一拉,便足以将人绞死。”生活中的李小龙常携带双节棍防身。现在,美国的不少州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使用和拥有双节棍。原因是有些美国青年看过李小龙的功夫片,或耳闻双节棍的威力,也玩弄起双节棍来,结果酿成人命,遭公众舆论的谴责。《精武门》让当时的香港观众见识了李小龙精湛的双节棍术,叹为观止。《猛龙过江》时,李小龙手中的双节棍变成两对,表演难度极大,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⒊ 李三脚

至于“李三脚”,并非说他一脚就可以由低处踢到高处,连发三脚,把对方打倒,而是说他有三次转身踢脚,每一次转身所踢的角度都不同,那一条腿能夠踢到一半然后決定该向高处或低处出击,快如闪电,连续三次转身,对方如果不是精于腾挪躲闪的话,实在不易招架。在这种情形下。两三个人围攻李小龙,都会给他击倒,当然是意料中事。有趣的是,成龙与甄子丹在银幕上都曾连踢出三脚,隐约间记得成龙在《城市猎人》中某个对打的场面中最后即将落地的瞬间踢出了漂亮的第三脚,而电视版《精武门》中的甄子丹在同时面对三个(以上)对手时,常常借力发力踢出凌空三脚,最后落地,以一个漂亮的弓步POSE结束战斗。

⒋ 四部半

或许因为是粤剧名伶之后,李小龙从小充分发挥出他作为童星的演戏潜质。不过,真正让他流芳于世的则是他拍摄的四部半经典影片,即《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死亡游戏》(未完成,姑且记为半部)。电影中,李小龙对武打场面的设计及表现方式讲究得至于苛刻,他不仅要拍“好看”的武打片,还要实打实地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智慧和实战技艺。

《唐山大兄》:因为是第一部,发挥得最为局限;里若干场面采用弹床辅助,表现比较夸张失实,个人风格隐约可现。

  《精武门》:风格元素大量注入,节奏感控制出色,打斗中带着一股兽性狂野。

  《猛龙过江》:是一种“技击”的打法,与上部恰好相反,纯以技术去折磨对手,如猫戏鼠般挥洒自如。

  《龙争虎斗》:在传统武术里融入了一种禅的意境,极具东方色彩。

  《死亡游戏》:李小龙对武术场面设计的终极升华,对不同派别的对手使用最有效率的手法,本片的武打方法最接近李小龙本身的截拳道思想。

⒌ 五块木板

专家认为李小龙倘若踢出他的连环八脚,单对单,他可以击退任何人。原因是脚的变化比较多,踢劲特別沉重。乐于电视做秀的李小龙1970年在《金玉满堂》的节目中表演踢穿助手用单手吊起五块1寸厚的木板。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